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district_text}}

期货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人才正抢手

转载 职业指导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18-06-27 11:02 {{clickNum}}

  日前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金融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上,当一名发言人抛出“期货市场需要哪种金融专业人才?”这个问题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在座金融大咖竞相发言。

  现状

  期货正进军衍生品市场

  “期货公司正拓宽业务范围和进行业务创新,其他金融机构也在进入衍生品市场。”中国期货业协会前会长李强表示,我国期货市场已经进入金融期货时代,但商品期货仍将大发展。包括商品期权、金融期权在内的期权类产品将陆续推出。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开始构建,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期货投资者群体正在形成,机构和大型现货企业陆续进入期货市场,以中小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发生转变。李强认为,现在的实体企业,已不满足单一业务板块的期货交易行为,而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库存管理、融资、成本利益控制等领域入手,将目光放在如何建立统一的金融业务模式。目前,全国有2200例场外衍生品市场,银行正在利用期货进行信贷管理。两三年内,我国期货市场也将实现国际化。

  问题是,急速发展的期货衍生品市场,没有足够的人才来衔接。

  “未来5-10年,期货及金融衍生品人才的需求量将增大。”李强表示,期货是新型的金融产业,是高成长型的产业。截至2016年底,我国有期货交易所4家,期货公司149家,期货营业部1600家,随着市场发展和期货经营机构创新业务的开展,将对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产生大量需求。

  而目前,期货及衍生品人才流动性大,从业人员从业年限较短,离职人员多数流向其他金融机构,且高校在期货及衍生品人才培养方面相对滞后。

  办法

  培育期货专业型人才

  徽商期货副总经理韩文辉认为,针对像银行、债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来讲,缺乏核心的产品研发能力,因而需要产品研发人才,即能将“模型逻辑”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业务产品”的人才,对于金融学院而言,开设基础模型工程专业及金融工程硕士是大势所趋。

  “我们不仅需要来自华尔街的高端人才,更需要和本地结合的金融工程交易人才。”银河德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华表示,为让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我们还需要数学人才、投资组合人才、期权方案人才以及对冲报价人才。

  “除了改变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式,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调整。”华西期货副总经理关斌表示,将学生送到实体经济中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让人才真正走向成功。

  李强认为,为解决期货行业人才问题,产学结合是最好途径。期货及衍生品人才,特别是交易型人才是特殊人才,不仅需要天资,还需要大量实践,传统高校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因而期货人才需求现状及特点决定了行业与高校合作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他建议,金融高校在学科建设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开设期货辅修专业,二是期货方向的金融专业硕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