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公交移动支付迎来了爆发巨头齐齐加入争夺战

转载 职业指导

2018-06-27 11:02 0

 

  在广州,1.5万辆公交车完成终端设备升级,全面支持扫码付款乘车,而地铁出行也已经全面支持微信扫码、支付宝扫码、银联NFC过闸机等移动支付乘车操作。

  交通运输部制定并发布的《交通一卡通二维码支付技术规范》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共交通扫码支付将迎来统一支付标准。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王水平曾在发布会表示。“基于这项标准,能有效解决目前交通一卡通二维码支付不兼容问题,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和互联互通应用,同时采用国产密码,加强对人民群众财产和信息安全保护。”

  在广州,1.5万辆公交车完成终端设备升级,全面支持扫码付款乘车,而地铁出行也已经全面支持微信扫码、支付宝扫码、银联NFC过闸机等移动支付乘车操作。

  在市民无现金出行日益方便的背后,是各支付品牌积极入局、跑马圈地的激战。

  旧市场的利益纠结

  公共交通出行,被视为移动支付又一具有决定性的战场。

  但这块大肥肉,并不是最近才被移动支付巨头们盯上的。比如,支付宝在2013年就提出了“未来公交”概念。但与网约车、共享单车玩资本不一样,公共交通并不是巨头重金就可以轻易拿下的场景。

  不仅因为场景复杂、对技术要求高、软硬件的改造耗资巨大,更大的阻碍在于这一市场参与者的盘根错节:公交、地铁作为民生工程,大部分是由政府主导。不仅如此,每个城市组建的交通一卡通公司也大多是由政府、交通运营者多方出资组建而成,其利益构成也是盘根错节,因此自有游戏规则、服务模式和利益格局。支付巨头想要切入这一市场,首先面对的就是掌握了大量的传统公交卡和现金支付的通卡公司,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是其中的最大难点。

  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卡公司被裹挟,自愿或不自愿地开始拥抱互联网、拥抱移动支付。武汉公交集团信息中心主任肖英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移动支付弥补了公交集团本身IC卡数据不够因而无法对客流聚合进行有效分解的缺陷,移动支付带来的数据对公交集团的调度和线网规划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

  更重要的是,政策面已经要求打破各自为政、力推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王水平表示,根据2020年基本实现各大城市群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政策要求,将积极推进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发展,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支付选择。

  支付巨头对流量的野心

  正因如此,过去一年,移动支付终于在公共交通出行上迎来了爆发。

  据银联向南都记者透露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18日,全国已有广州、杭州等近10个城市的地铁和山东青岛公交、广东肇庆公交等370余个市县开通受理银联闪付及银联二维码支付。

  银联起步在前,可以说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而支付宝、微信支付则另辟“一线城市带动二三线城市”的路径,正强势崛起。据南都记者了解,2016年到2017年,国内已有50多个城市实现了支付宝扫码乘公交,腾讯推出的腾讯乘车码去年7月率先在广州上线以来,也已陆续覆盖了50多个城市。

  公共交通出行场景为何吸引支付巨头齐齐扎堆?

  “乘车码所覆盖的公共交通系统,是下一个高频高粘度低额度的交易场景”,马化腾去年在合肥推广腾讯乘车码时曾如是说。公共交通支付这一支点撬动的是数以亿计用户和高频次支付的大市场,将加速培育用户习惯,推动移动支付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普及进程。